小邮差日记:2017年2月19日,周日,北京,全天研究“科学复兴”之路的路线和地形。对所经过城市的时间及相关会见和活动安排做部署。重点研究了这一路的地形地貌,大致分为这几段:北京到郑州这一路是黄河以北,郑州到武汉是长江以北,过武汉算长江以南,广州深圳往上海为东海沿线。就雾霾驱散而言,其实与地形也有关系。比如北京,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西部是太行山余脉西山,北边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,东南方向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。所以每当起雾霾时,风向往西北还是东南吹,效果也会不一样。
2017年2月20日,周一,北京驾车往石家庄
一路大风,天气晴朗,天空中飞机留下痕迹,十字型,三角形和口字型,沿途一撇而过的是一个个树梢的鸟窝,心情颇为惬意。打算专门写篇千字文,就叫“树梢的鸟窝”。李安说,他有时候会因为一个镜头想拍部电影,我有时候觉得一个画面的美好就想写。风中的祖国,很美。
夜宿石家庄市区。
2月21日,周二
早起。上午拜访河北先河环保公司,一个做环保数据监测近20年的公司。深圳创业板上市,上市近十年,收人规模翻了十几倍,但市值与上市时还是基本一样。先河环保公司的朋友介绍,国家如果有修路和建高铁这样的决心,空气治理才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善。国家现在也尝试用PPP模式进行环境治理。PPP (Public-Private Partnership),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,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。在该模式下,鼓励私营企业、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,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。
期间,说及雾霾严重时,有时气候特征允许,会进行人工干预降雨。我就突发奇想,是不是可以未来人工智能降雨?经过大数据计算的各种降雨条件,提前或退后,必要时来场“及时雨”缓解一下,至少对人的情绪是个很大的缓解。我就被今年初连续六天的多地重度雾霾压抑得够呛,那些天天天等风不来,下场雨也好啊。如果未来人工降雨甚至人工造风技术上可以大发展,先有个治标的办法也不错,至少先为我们长期的治本赢得时间。真有建高铁的决心,高铁网真正建成也得好多年。相信空气治理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,先有些关键技术突破,提振信心也好!
下午,石家庄驾车赶往河南登封嵩阳书院,一路大雪。大雪中的中国,很美。想想今年初,从北京到江苏,一路重度雾霾,兴趣沮丧。这二天,一路有风有雪,开心得不行。风雪中的祖国,真好!
大雪,行车缓慢,是夜,临时停车宿邯郸,就是“邯郸学步”的邯郸,想想我现在进行的又何尝不是“邯郸学步”、“东施效颦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