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有四大书院,河南登封嵩阳书院、商丘应天书院、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湖南长沙岳麓书院。这一次,我独自驾车,为期一个月,纵横中原地带,以“科学复兴”之路的名义,顺道走访了这四大书院。
四大书院,皆历经千年,或山环,或水绕,或山环水绕。古木参天,小桥流水,鸟语花香,风景秀丽,动静相宜。程颢程颐,史称“二程”,曾在嵩阳书院讲学多年;应天书院因范仲淹读书治学之勤勉而名震天下;朱熹为官期间,苦心经营白鹿洞书院,传承至今;岳麓书院也是群贤毕至,学者云集,楚有才,斯为盛,孕育成就今日之湖南大学。
千年书院、依山傍水,或因人名,或因办学兴。学者、书生、士宦、帝王将相、奇人异士,或因书载、石刻、名山、江河,得以传世,传承,传说和传诵。相得益彰,源远流长。
我走访中国古代四大书院这件事,缘起今年新年的第一天,我去登泰山,就在接近登顶的时候,看到孔庙,就临时决定上去转转。走进孔庙,门庭冷落,与不远处泰山之巅熙攘人群鲜明对比。我想也好,图个清净,就坐下来对着孔孟塑像说,你们也挺无聊的,咱们聊聊。我说,要讲你们二位的大作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,我个人喜欢《孟子》还多些,养吾浩然正气,前五百年后五百年,舍我其谁?但是现在我也很困惑迷茫,这一路来泰山,无处不霾,已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!我周游列国,几无过此,我是不是就该一走了之,自个快活去?我说,二位都是公认的有大智慧的人物,你们倒说说高见?当然,他们也没理我,我也无意再去登顶泰山,走了……
不久之后,我回硅谷,有天晚上,突然想了解现在国内大学的源头在哪儿?就找到了中国古代的书院,决定回国时去看看已经历经千年的四大书院。这有趣了,我想孔孟二位先生一定很得意,你不是想和我们聊聊吗?那就慢慢聊!每个书院都有孔庙,我就又都得去坐坐走走聊聊。还有书院里,他们的得意门生范仲淹、朱熹、二程、张栻、李勃、司马光、王安石、苏东坡、王阳明、魏源、曾国藩……
就这样边走边聊,我发现有个问题。这儿记录的文字,基本都是繁体字!我一直对自己还能够直接阅读繁体字,部分古文原著颇为自得,但在书院也开始越来越力不从心。很多文章,很有道理,但是这几十年的汉字简化后,很多简体字文章,明显味道不对,有些甚至语境语意也有所改变。我爱读《史记》,我翻阅过柏杨的《白话史记》,已经堪称大师级通俗易懂的解读,但与《史记》原著之美,天壤之别。再想想今天台湾、香港还有些东南亚国家,还是在坚持学习和使用繁体字,尤其是台湾,我个人观感蛮好,去年直接受教于余光中、星云大师、证严法师、吴清友等,觉得中国文化在这群人身上很是鲜活。
新中国解放后,有多种原因,国家提出简化繁体字。比如其中有一条在今天似乎也勿用置疑,就是扫除文盲,让十几亿中国人先识字。但是今天这一条,我以“科学复兴”的名义,用人工智能的发展,可以轻易解决。我现在正使用搜狗输入法写这篇千字文,它似乎可以提前知道我想写得下一个字或词,解决一个繁体输入显然已不是个问题。识字学会拼音就行了,我们现在每天手写的文字无非就是签名和贺卡之类。而且这些工作可以交由当代毕昇,像搜狗输入法的软件创作者们就可以解决。
同理,我认为几十年前提出简化汉字的各种困难,今天科学科技大发展,都大多能克服。我们几十年的省事,就把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大规模浪费,太可惜,是该把繁体字恢复的时候了!
繁体字应该是一座桥梁。她可以连接我们引以为豪的几千年历史;她可以连接这几千年的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;她可以连接我们这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璀璨文明;她可以连接我们中国人的几千年的智慧,而且这些智慧在今天“商业过载”的中国,传承以及解决问题才不会是无水之源,无根之木……
我是长城会创始人,一个办会的。今天我看办会,一个“会”字,不是人云亦云的会。而是这样的一个“會”,她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谋生之道,而且天地人在其中,和谐一体。是天时地利人和,是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……
化繁为简,化简为繁!
文厨,于2017年3月6日科学复兴之路白云山上